采购
产品
供应
企业
具体来看,据海关总署数据,前三季度,我国累计出口钢材8796万吨,同比增长9.2%;累计出口金额613亿美元,同比下降1.2%。累计进口钢材453万吨,同比下降12.6%;折合粗钢净出口9676万吨,同比增长21.0%。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姜维表示,今年初以来,我国钢材出口呈现流向多元化、品种分散化的特点,受反倾销调查较多的热轧薄宽钢带、中厚宽钢带、冷轧薄宽钢带等产品出口量下降较大;钢坯出口量达到去年同期的3倍,出口均价同比下降。自2021年取消加征关税之后,钢坯出口呈连年量增价跌的态势。
从生产端来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全国累计生产粗钢7.46亿吨,同比下降2.9%,预计全年仍将保持同比下降,实现粗钢产量调控目标;生产生铁6.46亿吨,同比下降1.1%;生产钢材11.04亿吨,同比增长5.4%。从消费端来看,前三季度,国内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6.49亿吨,同比下降5.7%,预计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将低于2024年,连续第五年下降。
在钢铁需求下滑的背景下,钢材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监测,前三季度,CSPI(中国钢材价格指数)平均值为93.67点,同比下降9.64%。其中,长材指数平均值为95.44点,同比下降10.24%;板材指数平均值为92.12点,同比下降9.58%。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铁矿石等原材料成本价格下滑幅度较大,虽然钢价下滑,但企业利润有所增长。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营业收入为4.56万亿元,同比下降2.36%;利润总额为960亿元,同比增长1.9倍,行业效益相比去年同期明显改善。
“总体来看,不同类型企业效益分化明显,大型钢铁集团经营相对稳健、抗风险能力强,中小企业经营状况随市场变化波动较大。”姜维说。
对于钢铁行业发展趋势,姜维坦言,钢铁行业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出口预期转弱、供需矛盾加大等困难,平稳运行、效益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他指出,10月上旬,随着粗钢日产回升,重点统计企业钢材库存环比增长8.2%、同比增长7.8%,处于近年来同期较高水平,钢材社会库存也升至近四年同期最高水平,供需平衡的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坚持以销定产、不要把现金变成库存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他强调,当前,钢铁市场新的供需动态平衡基础尚不牢固,特别是进入三季度以来,受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影响,传统的“金九银十”并未如期而至,影响了企业的判断,表现在企业库存、社会库存增加,钢铁行业月度利润水平逐月下降。从历史数据看,四季度后期将进入钢铁需求淡季,行业实现供需平衡的压力往往会加大。尤其是,今年9月份房地产市场继续下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依然为负,钢铁企业在四季度必须进一步自律控产降库存,尽最大努力减少低价无序竞争。(记者 梁倩)
转自:经济参考网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