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
产品
供应
企业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走出一条“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数据显示,我国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46万家,今年前5个月,我国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2.8%,高于全国企业平均水平。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在中博会开幕式上提出三点倡议:加力优化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环境、着力强化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合力深化中小企业务实交流合作,为推动中小企业更好发展指明方向,助力其在创新赛道上持续突破。
练就独门绝技:“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钢材用手就能轻易撕开?记者在中博会的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展位前看到,一款名为“宽幅超薄不锈钢精密钢带”(手撕钢)的钢材,厚度仅为纸张的1/6,却能经受住30万次以上的弯折考验。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钢材既柔韧又轻薄,是生产高端电子产品的重要原材料。
把“百炼钢”做成“绕指柔”,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把技术做精做优,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还解决了我国在超导和柔性显示屏材料方面的难题,为柔性显示屏幕生产所需的关键模具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保障。
在艾感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的展位上,搭载着其自研的仿生嗅觉芯片的机器狗在灵活地奔跑、跳跃。一旁,一块仅3毫米见方的仿生嗅觉芯片引来不少采购商围观。“我们在这么小的芯片内集成了4种气体传感器功能,它能够检测甲烷、酒精、硫化氢和氢气等多种气体。”该公司销售主管王振宇说道。
“芯片采用三维多孔纳米结构,形似蜂窝,每个孔洞直径约为200纳米至300纳米,并需将敏感材料精准地附着在极小的孔壁上,工艺难度极高,体现了全流程半导体制造的技术水平。”王振宇透露,公司2021年开始量产,去年新建的产线年产能已达3000万颗芯片。
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是工业机器人的头部企业,其产品线覆盖从3公斤到500公斤的机器人,臂展最长可达3.1米……“我们的控制系统完全自主开发,只有从硬件到底层算法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该公司负责人张健健表示,华数专攻工业机器人领域,今年,尽管制造业企业普遍面临盈利难题,但佛山华数依然实现了营收超30%以上的增长,展现了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
近年来,我国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以“缝隙市场”为突破口,把“小市场”做成“大生意”。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中小企业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高于大型企业3.9个百分点,在31个制造业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保持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32.6万亿元,利润保持增长。
“破壁”新兴市场: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出海”
当核心技术和场景落地不断取得突破,中小企业的目光正投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中小企业出口指数为50.7%,连续1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中小企业整体出口势头强劲。
中博会上,一款超大号“擦玻璃机器人”吸引了记者和一众客商的目光。广东凌度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叶智鹏告诉记者,这款高空清洁机器人单机日均清洗面积达1500平方米以上,清洗效率是人工的3倍。一栋30层的高楼,人工清洗和这款机器人用水比例是20∶1。
“目前公司六成销售额来自海外,卖得最多是阿联酋、巴林、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叶智鹏说,“这些地区风沙大,墙面容易脏,且水资源匮乏,因此我们擦窗机器人的‘实时水循环过滤’这一功能很受欢迎。”
记者了解到,“抱团出海”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出海”的主流打法。从事自动化和精密工具生产制造的艾而特(宁波)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他们正跟随上下游客户一同开拓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欧美同款智能螺丝刀价格高达2万—3万美元,而公司同类型产品可以把价格控制在1万元,且拧紧算法更具优势,未来这类产品会越来越抢手!”该工作人员自豪地说。
“出海拓展虽然成为广大中小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开辟广阔市场空间的关键路径,但这一过程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文化与法律差异、品牌影响力不足、国际化人才短缺、海外产业配套服务欠缺以及融资渠道有限等。”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樊颖晖表示。
记者了解到,为汇集各方力量帮助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畅通信息渠道、提升风险防控能力,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搭建的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上新了“出海服务”板块,设置了“找商机”“找活动”“找信息”“找园区”“找机构”五大功能模块,全方位满足中小企业出海需求。
山东宇影光学仪器有限公司是这一服务板块的首批“受益者”之一,公司董事长李广良向记者坦言,以前不是没想过“出海”,但是苦于相关渠道信息和专业人才匮乏,出海布局一直未达预期。当得知中小企业服务网上线了“出海服务”板块,李广良带领团队通过关键词很快检索到英国一家企业对公司同类产品“广角菲尼尔透镜”有需求,几封邮件往来后便达成了合作意向。
“中小企业服务网就像一座宝库,能帮公司的产品在海外市场中找到精准定位,比我们自己广撒网要高效、省心得多!此外,我们还能够通过网站了解海外相关法律法规,寻求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专业建议。”李广良透露,“未来公司销售的重心将转向海外,我们要把自己的品牌打出去。”
破解转型难题:数字化锻强企业“生产力”
数字化转型是关乎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必修课”。在中博会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题展上,55家参展企业集中展示了一批链式数字化转型案例、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案例、“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为广大中小企业送上一份“数字化转型秘籍”,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转型路径。
“中小企业的数字化人才较少,在业务转型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面临不敢转也不知道怎么转的困境。”佛山美云智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凡高告诉记者,美的构建了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带动了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协同改造,不仅使得美的自身的物料合格率、交付准时率等指标得到改善,也给供应商的研发设计、工艺管理、生产效率带来明显提升。
记者从会上获悉,“AI+”正在深度连接千行百业,让中小企业广泛受益。在LABUBU、哪吒、冰墩墩等一众顶流潮玩生产制造基地——“中国潮玩之都”东莞石排,正在打造AI打版中心。“潮玩的一个特点就是要快,‘快速交付’是东莞石排潮玩产业聚集造就的优势。”东莞石排镇党委书记詹志斌告诉记者,AI赋能潮玩模具设计生产制造,能够把整个效率提升20%—30%,能让所有中小企业活得更好。
不少与会专家认为,AI从“实验室”走进“生产一线”,还面临着“最后一公里”问题,那就是个性化的场景问题。对此,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雪松指出,企业首先需要自己构建数字化能力以及特性数据集,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平台基础上训练自己的智能体,提升解决特性问题的能力。
一家布局智能制造十余年的工业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堆砌软件解决不了战略落地问题,数字化要增强组织能力。他自己的公司不仅通过AI促进研发标准化、赋能生产制造环节,如今也开始大量应用AI赋能财务数据管理,这些日常业务办公场景有很成熟的AI产品和应用,对提高整体生产力有很大帮助。
“中小企业要具备转型意识,可以先聚焦部分场景,运用人工智能提高效率,通过‘小步快跑’抓住发展机会。”北京工业软件创新中心董事长秦君表示,中小企业要主动积极做好产品,在拥抱时代发展需要的同时求新求变。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本站联系删除。